
贺岁档想要看个合家欢,挺为难的。不服气你去影院看看,美国无产少女在搞过家家闹革命,小矮人童话在硬努史诗。好莱坞如此,国产片更没新鲜事。最大的新闻是综艺人打败了电影人,前面是《奔跑吧兄弟》开路大卖,接着是更加老少适宜的《爸爸去哪儿2》来势汹汹。
在一个以深度为美的国家里,爆米花电影大卖总要招来非议,屁大个事一堆人大惊小怪。《泰囧》当年刷新票房纪录,也有人直指太“肤浅”。问题是,商业电影本身就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,居家老小没心没肺地哈哈一乐,行不行?再往严肃说,人民群众有没有肤浅的权力?
在主流电影人那里是没有的,冯小刚能肤浅,但观众不能肤浅。冯导说了,综艺电影那是自杀啊。这话说的慎人,好像观众纷纷花钱买票,不是去看电影,而是去看自杀一样。我们一点儿也不难想象冯导的焦虑,拍烂片抢钱这么些年了,电影人居然连综艺人都打不过了,长期以往,如何是好?只能以受气小媳妇的姿态,出来表演一番惨兮兮苦哈哈。苦情戏码演完了,接着就是号召封杀了。
事实上,这种担忧是连锁性的。拍喜剧的干不过综艺,拍主旋律的也害怕了,如果把新闻联播放到电影院去,每年的主旋律大片还拍不拍了?这事儿没法深想,想深了能看出别人和自己的猥琐来,都在口口声声说观众,哪个又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?
这些年中国电影人大批量的贡献烂片,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,信用完全破产,在几个综艺节目面前就完败如此。无论是《奔跑吧兄弟》,或者是《爸爸去哪儿2》,观众无需为电影人操心,爱看什么就去看什么。
《爸爸去哪儿2》的看点是什么?来自综艺最高娱乐性水准。它甚至不需要什么类型元素,就足以横扫院线喜剧片。喜剧片本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类型,综艺大电影的胜利并不是什么创新,只是把成功了无数次的模式,又重新复制了一次而已。
就我个人而言,我乐见综艺干翻电影。为什么?因为它活该呗。让他们杞人忧天去,观众仍会去影院里看综艺,大家只是想笑一笑,这要求过分吗?一点也不,谁也别装B。来,干了这桶爆米花!